案例信息
客户名称:安徽省合肥市联**华工艺水线
地点:安徽省市合肥市
行业:日用化学品
技术问题:产线用水管线细菌滋生
需求:非氯系纯水管线消毒抑菌
方案:臭氧微米气泡管线消毒
设备:臭氧微米气泡管线消毒系统(MOB Pipeline Disinfection System)
型号:NANO-O3-X05T
安装方式:管道法兰安装
设备尺寸:1500mm(L)×800mm(W) )×1500mm(H)
功率:2.5KW 380VAC
问题分析
生产用纯水管线在RO前段,包括砂滤罐、碳滤罐以及中间储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由于新产线不允许再使用传统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管线消毒,因此急需找到更好的管线消毒技术。
解决方案
利用微气泡臭氧系统对纯水生产管线进行有效的消毒,同利用在ORP等准确控制臭氧微气泡的投加量,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臭氧对RO膜组件等敏感元器件的损伤。根据实际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中间储罐容积等参数,选择采用臭氧微米气泡管线消毒系统,型号NANO-O3-X05T。
设计主要包括管线臭氧精准投加、臭氧尾气处理、RO膜保护等三个方面。
管线臭氧精准投加
根据当前工艺的实际情况,利用中间水箱和浓水箱作为NANO-O3-X05T系统臭氧循环投加容器,形成两个独立的臭氧投加管路,具体见图2:第一臭氧投加循环管路包括中间水箱A,B以及RO2段出水管路,其中中间水箱A和B直接通过管道连通,连通管道上设有循环泵,以实现AB两水箱的充分混合,中间水箱A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NANO-O3-X05T进水端,通过内置水泵升压,并利用内置的管道式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向水中投加通过PSA制氧机和板式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含有一定浓度臭氧的纯水通过与NANO-O3-X05T出口相连接的管路进水RO2段出水管路内,与RO2段出水混合后,通过原有管道进入中间水箱B,实现一个完整的臭氧投加循环管路,中间水箱A和B以及管道可以保证一定的停留时间(>5mins),以实现消毒效果。进一步地,中间水箱A,B中含有一定臭氧浓度的水流经增压泵和精滤器,实现对其内部的消毒;第二臭氧投加循环管路包括两个浓水箱以及RO1段浓水管路,其原理与第一个臭氧投加循环管路相同;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液相臭氧浓度传感器、ORP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数据,控制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电压进而控
图示:臭氧投加循环管路示意图
制臭氧投加量,精准控制主管路纯水系统液相臭氧浓度和CT值。

臭氧尾气处理
NANO-O3-X05T系统内部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溶解臭氧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臭氧气体无法溶解而释放到空气中,同时臭氧投加循环管路内因扰动等原因造成的局部负压,会释放少量的臭氧气体,因此需要对上述臭氧气体进行收集处理。
NANO-O3-X05T系统内部释放的臭氧气体会通过内置的催化型臭氧破坏器进行破坏,还原为氧气。
臭氧投加循环管路内积累的少量臭氧气体会通过管路最终聚集至中间水箱和浓水箱顶部空气中,因此,需要在上述水箱顶部进行适当密封处理,并设置催化型臭氧破坏器,如图3所示。
为了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在上述设置催化型臭氧破坏器的位置以及设备安装环境内,安装有环境臭氧检测报警仪,当环境中臭氧浓度超过安全值时,进行声光报警,严重时自动切断臭氧发生器电源,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RO膜保护
虽然低浓度臭氧对于RO膜的损伤并没有直接的文献数据,但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RO膜不受到臭氧的损伤,本设计在在RO1段和RO2段前端设置254nm管道式紫外反应器,通过监控反应器前后端液相臭氧浓度、ORP以及流量数据,系统自动控制紫外辐射强度,确保进入RO系统的水中液相臭氧浓度不超过0.1mg/L。
问题改善
待更新。
